当前位置: 首页 >过刊浏览>2025年

2025年

  • 作者:罗薇丽(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摘要] 侗族风雨桥的建造在材料选择和空间布局方面,展现出侗族人民顺应自然、崇尚自然的观念,力求实现桥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侗族风雨桥的精美雕刻与绚丽彩绘反映了侗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要实现侗族风雨桥生态审...
    [2025年]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杨民康(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哈尔滨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云南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摘要] 布朗弹唱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中国布朗族新兴民歌形式,尽管产生和形成的历史比较短暂,但是它对传统民歌有较好的继承和发展,仍然拥有传统...
    [2025年]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王阳文(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摘要] 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面具舞蹈具有一定的时空规定和组织流程,包含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功能,是典型的仪式舞蹈。对于无文字社会来说,仪式承担了族群历史记忆的主要方面,仪式中的身体实践是保持社会记忆的重要手段。仪式舞...
    [2025年]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赵骥(博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博士研究生导师)[摘要] 《时事新报》副刊《青光》的《戏剧号》,由汪优游、徐半梅编辑、主笔,涉及20世纪20年代戏剧协社、实验剧社、非职业化演剧、话剧表演对白、舞台布景技术、服饰道具、剧评、剧本等方面的...
    [2025年]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周淑红(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文学院讲师)[摘要] 在中国近代,报人群体影响着戏曲的发展演进。1902—1911年,维新派和革命派知识分子成为报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利用报纸进行戏曲改良。辛亥革命之后,民国大批报人通过种种手段介入戏曲,如:创作剧本,作为票友登场,在报刊上发表剧评进...
    [2025年]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覃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 《流浪地球》系列是中国当前最成功的硬科幻电影,可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的里程碑。《流浪地球》系列与美国同题材影片《2001太空漫游》有着直接的互文关联。《流浪地球》系列对“流浪”故事框架以及人工智能与人类、人类未来关系的...
    [2025年]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尹敏捷(南京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 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大众文化产物,电影院自进入中国以来,一方面被作为现代化实践空间,另一方面又在中国社会环境中生发出新的样态。电影院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形式,从早期茶楼、戏园的“寄居者”到独立单体影院,从会堂式影院...
    [2025年] 发表时间:2025-06-27
首页 1 2 尾页 共17条信息/共2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