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过刊浏览>2023年

2023年

  • 作者:黄宗贤(博士,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学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粟[摘要] 1978—1990年科学宣传图像将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理想与表征科学的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在视觉形象的表现上,其传达出充满希望感的春天语义,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新时期科学研究的积极氛围。[关键词] 科学宣传图像...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马琳(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摘要]1934年的“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及其巡展是中国近现代展览史上一次重要的展览事件。展览选择以中国现代绘画作品为展品,而国内美术界人士对于如何界定“中国现代绘画”颇有争议。刘海粟通过展览叙事和展览传播策略促进了欧洲对中国现代绘画的...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唐波(博士,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摘要] 郭若虚、宋濂曾对中古绘画之变作出精要论述。受史学影响,郭宋所谓“古”与“近”之变常被误读为历史朝代的唐宋之变。“郭宋问题”的关键转捩点实在大历贞元之际,而非开元天宝。受安史之乱影响,开元、天宝一代在肃宗、代宗朝纷纷谢世或老...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王汉(博士,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肖力[摘要]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藏《北齐校书图》摹制精美,对研究北朝艺术与考古有着重要价值。遗憾的是,该图残缺了“对榻七人”场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勘书图》可弥补这一缺憾。两图分开流传已有一定时间,这对图像拼合造成一些困难,因此有必要...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孔叙仁(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摘要]吴历字法有较明显的三个变化:一为1659—1668年间的苏轼行楷,二为1668—1672年间由苏轼行楷转为王、赵、倪小楷,三为1674—1675年回归苏轼字法,且向行草渐变。其书写习惯的共性为,一是字体呈向右上偏斜趋势,二是字形总体趋...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贺万里(博士,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扬州大学扬州八怪研究所所长)、肖金萍[摘要]华喦于雍正、乾隆年间十多次往返于杭州扬州间,虽然“在扬州”的鬻画收入只得温饱,还陷于“向邻翁乞薪米”境地,然而扬州之行对于华喦绘画艺术的成长却至关重要。在扬州的诗画友和商贾之交,推进了华...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陈坤鹏(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张晋菲[摘要]肯当鼓是印尼西爪哇传统鼓类乐器特有的名称。到目前为止,肯当鼓仍然流行于西爪哇的各种传统表演当中,也被纳入印尼艺术高校的正规教学当中。肯当鼓的艺术特色通过其音色符号、鼓语内涵、音阶特点及调音标准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关键词]肯...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任平山(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摘要]近几十年来,都江堰外江河床先后出土五尊大型石人,其中之一为持锸石人,现名“堰工石像”。持锸男子形象多见于四川汉俑和鲁南苏北一带画像石。比对相关图像,都江堰持锸石人与汉画像石中持锸戴笠的大禹更为相似。鉴于其镇水神像之属性,应...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徐锦顺(河南博物院副研究员)[摘要]宁懋墓志与石室是美术史上重要作品。墓主名非“懋”,有学者认为是“想”,笔者认为有可能是“惁”。其五世祖应是济阴石匠,西晋末因中原战乱而迁西凉。至北魏初,宁氏之父兴被迁往平城。墓主生前以家传石工手艺服务皇室,后娶妻荥阳郑氏遗姬。宁懋及妻殁...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 作者:匡景鹏(博士,四川美术学院通识学院副教授)[摘要]米歇尔·福柯的思想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艺术史写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学者把这种影响归咎于福柯的话语、知识—权力谱系分析。这既忽视了绘画在福柯思想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又无法体现出他对艺术史写作转向的理论贡献。从艺术史学史的角度...
    [2023年] 发表时间:2024-01-19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91条信息/共1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