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倍雷(博士,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摘要] 中国古老的天文学建构出中华宇宙观及礼仪制度,在文明的光耀中艺术由此起源。在科学认知与把握天地宇宙规律的基础上,远古人类社会的礼仪制度建立,即宇宙观的确立便是文明的产生。这也决定了中国艺术的起源,即艺术起源...[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唐波(博士,四川师范大学艺术研究院副教授)[摘要]由于书画关系在中国美术史上极为重要,因此,“郑虔三绝”这则故事,常被后世美术史研究者所征引。但该故事中“书与画”的史实究竟如何,却一直未见具体研究。经考证,“郑虔三绝”中的“书绝”,很可能是被唐朝主流书坛抛弃,而在民间流行...[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杨帆1 (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 张乂2 [摘要]黄庭坚创作《苦笋赋》的时间,在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初夏。因知笋而吃笋,因思笋而乞笋,因悟笋而写笋,这是黄庭坚创作《苦笋赋》的缘由。而黄庭坚的门生廖铎、宗亲黄斌老,是促成其创作《苦笋赋》的两个重要...[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赵星垣(博士,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教授)[摘要]20世纪以来,围绕王原祁“龙脉说”的研究大致在五种路向中进行,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回到画论系统中进行实证研究,其实“龙脉说”是在“经营位置”问题域中形成的,在王原祁画论中具有统摄形式和实现气韵的中心地位。伴随着对“造化”“心...[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李清泉1 (博士,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杨文萱2[摘要]晚唐至宋描绘菩萨引导亡者前往净土的敦煌引路菩萨像,其图式不同于既往的来迎图,更强调“引路”的目的。这种转变与晚唐时期十王信仰的兴盛所引发的地狱观念具象化趋势密切相关。以观音作为引路菩萨受密教观音信...[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焦 琳(博士,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摘要] 帝后礼佛图为佛教供养人像中特殊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为中心人物头戴冕冠或宝冠,周边侍者环绕在其周围或紧随其后,人物均呈出行状态。北魏时期出现的帝后礼佛图,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巩义石窟第1窟中为主。宾阳中洞选择复杂的主从样式,是...[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孔叙仁(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摘要]新金陵画派是当代中国山水画成就的突出代表,新金陵画派的特点为:一是“心存魏阙”不存小我,二是笔墨随时代而新,三是创作与理论互动的学术研究有深度。其所体现的“金陵创造性”并非该画派独有。金陵一地文化历史的深厚积累...[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赵新彤1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 林少雄2[摘要]数字媒介缔造了人与展品、空间之间新的媒介关系。虚拟博物馆作为新的艺术展示形态,带来了感知方式、审美机制和审美效果的转变。一是借助数字技术对审美感官比例的重组,二是借助拟真技术创造全感官沉浸的虚拟漫游体验,消弭了审...[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余冠臻(博士,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摘要] 标志由图腾演变而来,蕴含在图腾中的象征意义存续于标志的寓意当中。标志的象征性源自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体现着人们认知世界的情感。良好的标志设计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也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和企业软实力的...[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梁继林(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摘要]南音独特的工乂谱记谱体系,只记录南音显性的骨干音和琵琶演奏法,而隐藏着丰富多元的唱腔旋律和其他乐器的演奏旋律。南音演唱、演奏者在工乂谱基础上,通过有规则的程式性和把握内在规律基础上的即兴性做韵融合,形成各自的唱奏旋律。做韵后的唱奏...[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