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过刊浏览>2024年

2024年

  • 作者:宋亦箫(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博文 [摘要] 牙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流行于东亚大陆的玉石礼器,它以农具铲、耜为原型,是祭祀雷神以祈雨的祭器。周代衍生出“起军旅”“治兵守”“玉节之符”等军事功能。牙璋得名之“章”,上部为“辛”,是雷神的锤斧之象征,下...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樊雪崧(博士,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摘要] 敦煌莫高窟第 254 窟主室北壁东起第一幅故事画,《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判断为“难陀出家因缘变”,然其缺少与难陀因缘故事直接相关的画面,学界对此图主题尚存争议。第 254 窟此图应是在“梵天劝请”图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帝释窟说法图...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王韦韬(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 云冈第 13 窟窟顶图像由依附于主尊身光上方的弧状纹样带与两条交缠的龙组成。窟顶依附于主尊身光上缘的弧状纹样带,最早可追溯至犍陀罗、秣菟罗地区佛教造像中尊像身后的树木,被称为  “华盖式圣树”。此窟窟顶纹样带内部忍冬枝藤所...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田川流(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特聘教授);付亚康[摘要] 艺术思维与科技思维的交融能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艺术创造过程、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科技思维能丰富和拓展艺术管理思维,科技思维的融入将会提升艺术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推进管理效能的增长。艺术管理者需要充分尊重艺术和审美创...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迪特·莫施(苏黎世艺术大学批判理论研究所教授);译者:孟凡君(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高晓芳[摘要]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形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直觉、想象力、反思性为先决条件,同时需要判断力的参与。创造力使数学和算法思维成为可能,它本身却不能被数学化或算法化。创造...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赵英键(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讲师)[摘要] 数字公共艺术的商业化应用是艺术领域的一种客观现象。数字公共艺术形式语言的强化和公共内涵的缺失并不矛盾。无论是数字形态的公共艺术还是数字公共艺术本身,其形式和理念依然来源于传统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数字公共艺术的公...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李波(博士,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摘要] 季札在“观乐”过程中围绕音声、歌词内容及其政治含义发表的评论足以说明“季札观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批评经典的文本属性。而以政治德行为批评依据,重视音声特点,推崇宏大之声、中和之美则是其音乐批评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孔子、...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王丁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岳麓书院秦简》释读工作的展开为研究探讨秦音乐机构“左乐”提供了可靠依据。综合“左乐雍钟”和“左乐寺瑟”两枚秦职官封泥,可推断“左乐”所辖职官专司对乐器进行维护与调节,“左乐”应是带有辅助性质的音乐机构。早期出土但用途不...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宋蓓(博士,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教授);石鑫 [摘要] 视觉障碍者的音乐听觉优势是音乐心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视觉障碍者音乐感知的优势表现及其生成机制开展研究,对于神经康复医学和特殊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感觉补偿”机制,视觉障碍者的视觉皮层与听觉...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杨  亮(博士,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摘要] 弗利尔美术馆藏《莲社图》中李冲元、李东阳、高士奇等人题跋部分与上海博物馆所藏无款《莲社图》原为一体。因为裁切造成上海博物馆藏《莲社图》失去重要的题跋信息,成为佚名的无款本。弗利尔本画卷部分是明代画家尤求之绘本。[...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91条信息/共1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