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过刊浏览>2024年

2024年

  • 作者:翁毓衔(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后)[摘要]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人水墨《百花图》卷,因画面本幅无款且鉴藏信息有限等因素留下许多疑点。如此图作者归属、卷末部分是否存在割移散佚情况等问题未有定论。以《百花图》卷卷首墨梅画法为切入点,梳理宋元从墨梅一派到水墨花卉的史料与图像,...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肖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晚明初期,精英文人逐渐掌握审美风格的诠释权,符合他们审美趣味的吴派(前中期)和松江派山水画几乎成为晚明至清代的主流。大部分研究者以这些作品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得出浙派与吴派后期绘画衰落的结论。然而,若将研究视角转向艺术风格与艺术市...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薛元可(南京艺术学院人文与博物馆学院/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摘要]明清时期的酒牌完成了工艺品向艺术品的蜕变,具有特殊的视觉文化价值。明刊婴戏题材酒牌《婴戏叶子》注重对环境与景致的表现,凸显文人意境,其婴孩形象的表现与明代“童心说”背景有关。酒牌图像中重视环境描绘和氛围营造...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王 玮(博士,东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摘要]陈之佛在上海筹创的尚美图案馆是中国现代设计史上第一家兼具设计艺术探索与实践、培养图案设计人才、设计研究与交流等多重使命的独立设计机构。尚美图案馆以提倡工商业,促进中国实业前途为宗旨,为推动中国现代设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先锋性作用...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蔡力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1928年夏的福建之行是徐悲鸿艺术生涯中虽短暂却关键的一段历程,他不但在此完成了其早期代表作《蔡公时被难图》,而且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美术展览,结交诸多闽籍艺术家。《蔡公时被难图》尽管早已毁于战火,但借助素描稿、旧影像和当事人回忆,我...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徐丹丹(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摘要] 天津市立美术馆作为中国第一所公立美术馆,对近代中国美术馆的形象塑造具有典范意义。关注现实、以美育促进实业发展的实用美育理念贯穿天津市立美术馆征集、收藏、展示、研究等各个方面,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博物馆”面貌。这契合了同时...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李骁(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史论系副教授)[摘要]艺格敷词在意义与话语实践的历次演变中均与博物馆产生关联。早期的博物馆为艺格敷词诗歌创作提供了作品的标题及相关信息。现代博物馆使作为博物馆标签的艺格敷词愈发强化其实物性,描述和提供的作品信息也愈发详细。当下的艺格敷词研究...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郑振铭(博士,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副教授)[摘要] 当代中国人物画在叙事方式、审美观念、笔墨语言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在题材、造型、构图、意象色彩、综合材料等方面已形成多元格局。笔墨观念是其重要的构成元素,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笔墨观念对当代中国人物画意象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李新铎1(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讲师)   李国华2[摘要]数字媒体在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其效率相较于现代机械生产呈指数级提高。随着本雅明所说“光韵”的衰退,数字媒体影像中的时间随着现实空间距离的消失被大大压缩。数字媒体手段所具有的可复制、实时在场等特性意味着一种不...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郑家义(上海机电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摘要] 非遗手工艺的独特内涵是由形、技和意三者的相融而呈现,实现非遗手工艺多元价值在文创设计中的活态传承,就要处理好形、技、意的融合与转换。在文创设计理念下,挖掘非遗手工艺形、技、意的潜在联系,可以丰富形式的深层表达,拓展技艺的趣...
    [2024年] 发表时间:2024-12-29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91条信息/共10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