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凯(武汉大学艺术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摘要]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电影评论在内容上主要是观影印象记录、电影放映和电影审查的消息,以及对电影知识的译介;在形式上,这一时期的电影评论缺乏主体意识,具有主观化与商业性特征,文体上表现出典型的“话体”特征。从文化层面来说,早期电影评论的...[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6-19
-
作者:骆浩(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三江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摘要] 自周公制礼作乐起,中国古代文明全面进入礼制时代,冠服制度继而成为礼制物化的重要形式。西周朝服为《周礼》所载,与冕服相比,朝服兼具更多的行政功能和部分礼制功能。西周朝服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代冠服制...[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
-
作者:白瑶瑶(博士,南开大学博物馆馆员)[摘要]明代肖像画中的蟒衣形制、搭配多样,其纹饰分布主要有蟒补、云肩通袖膝襕及无分区三种。蟒衣服色以红、青、绿为主,纹饰颜色多为金、红、黄、绿、白、青等。明代男子蟒衣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发展阶段(洪武—正统),还有元代服饰特色,...[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
-
作者:张媛(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摘要]检索现存画论古籍资料,明代以前诸书均赖明刊本以保存,而此中贡献最大的即为江南地区文化大族的私人刻书。他们不仅刊刻古书,也刊刻了许多明代的画论著作,许多绘画思想得以借此传播。明代江南藏书家众多,其中毛晋汲古阁作为明代江南文...[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
-
作者:蔡芝竖(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摘要] 四王、四僧对于清初山水画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摹古与创新两个方面。四王恪守南宗正脉,致力于摹古,旨在保留古法,更好地实现创新;四僧强调师法自然,虽突显出强烈的自我革新精神,但无不是筑基于深厚的摹古能力之上。对于二者而言,摹古与创新并不...[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
-
作者:孙博(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摘要]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托名王维绘《护法天王图》为《宋画全集》所收录,过去学界未予重视。图画中有以钟、吕为首的仙人形象,并有诸多男女道士,且寓含三教合一的教旨,当与全真教特别是龙门一派有关。画面中大量贫者的出现与早期全真教收容底层人士...[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
-
作者:兰芳(博士,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摘要]20世纪初期海外汉画像研究以汉学家的收藏、著录为主。随着20世纪30年代,汉画像研究在现代学术视域下得到复兴,汉画像成为海外汉学家认识古代中国社会文化、历史与艺术的“形象史诗”。20世纪中叶,在艺术理论发展的背景下,海外汉画像研究走向...[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
-
作者:张廷波(博士,台州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学术副院长,艺术与科技研究院院长)[摘要] 《骷髅幻戏图》中“妇人乳婴”形象应不可能是宋代普通家庭妇人当街乳哺。该形象已成为宋代一种具有典型性与类型化的图式,其原型应为两宋高度职业化的乳母。宋代艺术史中的乳母形象明显有别于其他宋画中...[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
-
作者:王洪伟(博士,河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中国陶瓷研究院院长,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艺术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摘要]“窑系”是20世纪上半期中国陶瓷史学界创造的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概念。近年来,国内外陶瓷史学界对于“窑系”概念的形成、发展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刻反思...[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
-
作者:赵新(博士,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教授)[摘要]菲利普·格拉斯“肖像歌剧三部曲”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后现代技法与传统舞曲结合,构建“肖像歌剧”的共性音乐主题动机;解构歌剧情节与文本;反叙事的叙述。格拉斯歌剧中后现代主义音乐观的形成缘于他对现代主义音乐...[2024年] 发表时间:2024-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