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期目录

本期目录

  • 作者:赵书峰(博士,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副会长)[摘要] 区域国别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重要学术成果,这为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的区域国别音乐研究提供了研究理论与方法的支撑。东南亚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不能只关注理论与方法层面的问题,同时也要聚焦理论与...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凌晨(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摘要] 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作为民族音乐学当下的研究热点与崭新论域,对其概念的系统阐释及对其研究对象与论域范畴的界定,是厘清区域国别音乐研究与世界民族音乐研究、跨界族群音乐研究和“一带一路”音乐文化研究之...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潘妍娜(博士,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摘要] 粤剧在新加坡的发展与华人社会的变迁有着紧密联系,华人移民在新加坡经历了“落叶归根” 到“落叶生根”的心态转变,粤剧也经历了在地化的过程。从最初联系乡情的传统粤剧到今天跨族群的多元化实践,粤剧既是新加坡华人共同的传统文化与艺...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张灿(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研究馆员)[摘要] 越南茶古哈节仪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祭礼仪式,由迎神、祭神和送神三个部分组成;二是娱乐活动。其主要用乐为锣鼓乐与八音乐,用乐的出场顺序为:开场大鼓—锣鼓乐—八音。越南茶古哈节仪式音乐通过特定的音响组织方式将深层文...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杨帆(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黄小龙[摘要] 梦英《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的部首增一孑字,减一丶字,叙次先后及甾等字注音方式,与《说文》大徐本不同,当是继承李阳冰刊定《说文》的结果。《字源碑》篆法异于大徐本的有六十余个,其中有与李阳冰刊定《说文》之说解...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马子力(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诗经》写本,呈现了中古《诗经》的文本形态,是汉晋写本时代与宋以后刻本时代之间文本演变的重要一环。敦煌《诗经》写本装帧形制以卷轴为主,具有鲜明的民间实用写本特征。不同写本之间的异文或为俗体,或系古字相通,...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王梓(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 / 全球史研究院讲师)[摘要] 陈师曾在 20 世纪初与卫礼贤、今关天彭、鲁迅、经亨颐和李叔同等五位中外知名学人交往,成为民初国际化学术网络中的关键角色,对近代中国美术知识转型有重要贡献。民初学人的新知识和思想生成,并非单纯受外部影响,而是在互...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匡咏秋(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晨[摘要]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油画家在通货膨胀和减薪停职的双重压力下骤然陷入贫困,不得不依赖艺术市场。一方面,滞留上海的艺术家通过接受画像订单而获得酬劳;另一方面,西南和海外的艺术家积极加入以筹赈展览为主的公益性市场。[关键词...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刘奕璇(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河北省传统礼乐文化与文学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摘要] 西晋将两汉时期的诸侯朝贺正式定名“元会”,元会仪式上进行奉贽朝贺和飨宴两个环节,《晋书·礼志》将这两个部分称为“晨贺”“昼会”。对于藩王朝觐时间,西晋改两汉五年一朝和曹魏藩王不朝,做...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 作者:陈振旺(深圳大学艺术学部教授、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辛颖[摘要] 7 世纪初至 8 世纪中叶,莲花纹在莫高窟逐渐演化为富有本土特色的表现形式,石窟藻井形制从建筑叠涩式向织物华盖式演进。隋唐时期,伴随佛教的进一步本土化,葡萄纹、石榴纹等外来纹样逐渐融入本...
    [本期目录] 发表时间:2025-06-27
首页 1 2 尾页 共16条信息/共2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