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 刚(四川大学 艺术学院)摘要:近年来,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在其他学科相关研究的刺激下,在众多学者的推动中,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热点。以审美为视角,深入探讨、建构以中国绘画史学史为主干,工艺美术、雕塑与建筑艺术史学史等为分支,一干多支的中国古代美术史学史创新研究(学科...[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赵晓娇(江苏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摘要:晚清状元书法一方面呈现干禄书走上工整圆熟的极端,以陆润庠、刘春霖等人为代表,另一方面以翁同龢、徐郙、张謇为典型,呈现以碑改造帖的书法创作模式。清代状元在法帖方面的探索历程,展现了他们对于帖学与碑学交融的敏感性,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吴妮娜(中山大学 历史学系)摘要:晚清时期,一群上海书画家旅居于日本卖画。作品诗书画并茂,显示出中国文人创作的特色,得到日本人垂青。有赖于中日文化同源,除了卖画,他们亦从日本购入二手书于中国转售,同时还引进了日本铜版印刷技术,借此帮助中国了解西方思想,近代中国的现代性或...[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刘泊君(首都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摘要: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溪峦丛笑图》与《杨通老移居图》及杨璞无关,所谓“杨通老”可能是作画者而非画中人。此外,分析画面构成要素认定,为此画定名的重要文字依据描述的也应为《葛稚川移居图》。此画很可能继承了韩滉以来的《田家移居图》创作传统...[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侯关银(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摘要:在西雅图众多的公共艺术中,分布着相当一部分带有明显印第安艺术风格的视觉形象,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表征。对于印第安图腾柱的原初功能,人们往往解释为进行精神崇拜的对象。图腾柱在历史更迭中实则经历了反复的语义转换,由起先记事的载体,到社会同化...[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卫才华(山西大学 文学院)摘要:当下山西运城解州镇的关帝造像品市场,交融了民俗、信仰、仪式、旅游、文物等多重因素,在关公故里天下第一关庙和家庙的历史资源下,表现出跨地域与地方化进程的双重民俗意义。关帝造像作为“信仰物”的流转和当地民俗生活互动融合。造像信仰的神圣性与私人性...[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杨 帆(湖南工程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摘要: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新村民正成为乡村民间工艺延续与再生的重要力量。以黔东 A 村嫁入女为例,她们通过参与民间工艺实践,实现了自我价值,构建了主体身份认同,获得了欢愉与情谊,同时还使乡村民间工艺因新力量的参与实现了逆势恢复与蜕变再生。[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曲文静(星海音乐学院 音乐学系)摘要:形制分析是青铜编钟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的 11 套编钟外部形态极为相似,传统的考古类型学难以记录和表达同一器别内细微的形态差异,统计学标准差的方法则能深入到编钟设计的微观层面。郑国祭祀遗址出土编钟展示了春秋时期郑国的礼乐...[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李纬霖(贵州民族大学 音乐舞蹈学院)摘要:民族音乐学学者在田野考察过程中,当就乐种体裁分类访问时,不同身份受访者所给出的答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这就需要研究者运用“民间评价”和“分析评价”等理论,将不同身份受访者的分类观归类、整合,以得出自己的分类观。[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黄鸣奋(北京电影学院 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摘要:科幻电影创意中的虚构涉及再现、表现、创新三个维度,包含指涉行为、表达行为、建构行为。再现维度所揭示的是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表现维度所揭示的是艺术作品与主观情思的关系,创新维度所揭示的是当下虚构与既有虚构的关系。它们...[04期] 发表时间:202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