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过刊浏览>2022年

2022年

  • 平   锋 (博士,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谭   文  [ 摘要] 在现代化语境下,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地方戏曲,广昌孟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体现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仪式化悖论。一年一度的孟戏表演,在广昌甘竹人代代相承的反复操演中,已化为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维系着以宗族情感为基础的...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张占敏(博士,广西艺术学院 舞蹈学院工程师) [ 摘要 ] 京族哈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族人全体参与的以敬圣神、庆丰收、求平安、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活动。哈节的活动空间哈亭因表演内容、功能和性别差异,形成男性祭祀、女性娱神两种表演场域。男性负责祭神,女性负责...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蒋  笛(长沙学院 音乐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摘要] 口述史的价值之一在于弥补现存文献记录的不足。现有文献资料均记载湖南地区弹词脱胎于渔鼓道情,却没有提及这项文化变迁发生的具体背景和原因。民间艺人的口述文本基本可以证实文献...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刘  硕(女,博士,扬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摘要】中国古代的大酺活动由来已久。是皇家宴饮、欢聚、娱乐的仪式。唐代的玄宗朝、高宗超、武则天时期,大酺之风尤甚。大酺的举办缘由种类多样、形式丰富,是歌、舞、乐、食、酒、娱乐、杂技混合的大型宫廷宴飨活动。大酺的主要作用在于体现...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赵  骥(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戏剧学院欧阳予倩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摘要】中国戏曲对于话剧的持续影响力,是话剧史、戏曲史相关研究领域鲜少关注的话题。不仅如此,长期以来,不少话剧史学者还认为中国话剧是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成长起来的,与传统的戏曲之间保持着泾...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苏国昌(河北省话剧院演艺有限公司) [ 摘要 ] 老生演员孙菊仙、谭鑫培、汪桂芬在京剧史上合称“后三鼎甲”。这不只是就其在演出市场中的地位而言,更是就孙、谭、汪的演唱风格在审美上构成的共时艺术参照关系而言的。随着谭鑫培的表演风格在 20 世纪初成为京剧老生审美的主流,孙、汪...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者:万新华(南京博物院研究员)[摘要] 新见王时敏信札十通,多为以往文献资料所未载,内容涉及子孙仕业、人情酬酢、为官文化、鉴藏交游等,生动再现王时敏在明末清初里居生活的真实情况、心理变化等,是研究王时敏行迹的重要材料。[关键词] 王时敏;信札;子孙仕业;日常生活;艺文酬酢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09-15
  • 作者:张  园(女,博士,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摘要] 国内学者对“海德格尔与夏皮罗之争”的探讨多从方法论入手,站在各自学科进行衡量和判定,但宏观的解读并不利于阐明二者的分歧。只有从文本细读出发,聚焦海德格尔论及《鞋》这幅作品时的理论逻辑,继而循着夏皮罗对海德格尔的反驳、剖...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09-15
  • 作者:张  隽(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摘要] 董其昌的仿古方式与前人贴近原作的摹仿有着极大差别,其仿作大多与原作不相似,而且也几乎看不出摹仿的痕迹。董其昌在绘画上往往会精挑细选自己认可的画史范例加以模仿,为他自己所定下的正统脉系提供权威支持。董其昌的仿古作品大多体...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09-15
  • 作者:童兴强(博士研究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摘要]《簪花仕女图》的著录鉴藏在南宋以前及元明段的时代空白,为后世的鉴别带来许多疑点与争议。自1958年谢稚柳对作品年代提出异议起,学术界关于这一议题的争论至今不息。综合回视六十余年来关于此作的议论,新证据的提出带来新的视点,既更新...
    [2022年] 发表时间:2022-09-15
首页 1 2 3 4 5 6 7 8 9 尾页 共87条信息/共9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