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林木(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摘要:元代已经进入不讲形式、不讲物理,只求以笔墨趣味来表达艺术家心绪的时期,此说在美术史上十分流行。笔墨在元代具备独立审美功能,几成史学公论,然而这种史学公论却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此种观念形成的原因包括:对元代画论画迹的误解,元画中笔墨新特点的...[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3
-
作者:韦宾(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南北宗论本来只是一种画学主张,但在清代,南北宗论却被以地理概念来解释,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历史结论。这种趋向在西方史学输入后得到强化,南北宗论被理解为对绘画历史事实的总结,并在二十世纪受到强烈批评。[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3
-
作者:张涛(中央美术学院 《美术研究》编辑部)摘要:1917年12月徐悲鸿到达北京,1918年3月成为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1月离京,前后盘桓一年时间。徐悲鸿赴京主要为留学法国做筹谋预备,而他的留法动机,实则与此时段国内所兴起的“旅欧教育运动”息息相关。徐悲鸿居京期间执教北大画法研究会...[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3
-
作者:郭建平 肖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摘要:江苏地区是明清时期伪作和托伪作品主要产生地。书商把张应文所撰《清密藏》抄本改为三卷,称为《筠轩清密录》。托伪董其昌所著,并伪造了陈继儒的序,以期获取重利。此书在《论装裱收藏》中也不乏深刻的见解,对后世尤其是《长物志》的成书理念有着一定...[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5
-
作者:张嘉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要:岩画是史前先民的精神遗存,通过岩画可以探求史前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祥貌。但由于岩画往往缺少地层学资料、文字记载及现代生活的联接,岩画研究在实证的层面容易陷入一种困境。从社会学中借鉴而来的“中层理论”是消解这一困境的有效方法。南非学者威...[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5
-
作者:邹其昌(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 冯易(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摘要:“中而新”设计观是梁思成设计思想的核心观念,它不仅是梁思成追求的设计风格,也是其建构的设计方法,体现了其设计理念。“中而新”即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学习,在保持民族文化鲜明性基调之上,完...[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5
-
作者:吴文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摘要:骆驼担是近现代上海街头最常见的流动摊具之一。其整体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分配合理,考虑精细,同时综合了烹饪各环节食材配料的摆放、简单的烹饪操作、盛具的陈列摆放以及胆子两端重量的平衡关系。其加工工艺主要为传统的热弯技术、竹钉榫技术、...[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5
-
作者:关晓辉(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帕特里克·迪伦提出的“手工艺文化生态模型”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人的各主观要素、社会和文化规则与手工艺实践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的基础是关联性和共构性两种参与模式,二者不断进行交互,导致经验和创造并行发生。手工艺文化生态模型突出动态性,既包...[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5
-
作者:张诗扬(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摘要:明代中叶吴中琴人杨季静,现存文献中几乎没有记载,关于这位琴人的事迹,是通过明代吴门画家的笔墨流传下来的。吴门“社会精英”的群体成员,身兼“文人”“官宦”“隐士”“书画家”等多重身份,他们的艺术社交网络极其复杂广泛,与当地琴人杨季静常有...[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5
-
作者:周天星(韩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摘要:巴洛克时期以“调性和声”为主导的自由对位实践在巴赫、亨德尔等人的复调音乐作品中达到了其艺术形式的巅峰。然而,自由对位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及能与严格对位对等的教学实践。事实上两种对位理论在和声结合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18 世纪中期到 1...[01期] 发表时间: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