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梅(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魏慧争[摘要]21 世纪中国的艺术乡建可以说是一种双向机制,无论是介入式、参与式、融合式、赋能式,还是艺术教育路径,都在实践过程中延续着这种双向发展的道路,让艺术和乡村成为共同体。艺术教育有效助力乡村教育振兴,可以...[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张利国(博士,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处长、副研究员)[摘要]美术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政策支持和价值理念引导,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还需要探索合适的审美路径以及获得文旅融合的助力,如此方能在提升村民经济收入、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精神力量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关键词]美术...[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杨帆(博士,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摘要]目前,红白喜事展演已成为许多乡村最热闹、最具影响力的公共活动。一些民间职业团艺术组、歌舞队及特色戏班是该活动的主要组建者和演出者。他们结合村民需求、自身优势和市场情况,精心打造出极具娱乐性、多样性且自然随意的演出内容。村...[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许馨(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摘要]中国古代律学以三分损益法中“黄钟不能还原”的问题为动力不断发展。中国古代乐人实践群体和文人书写群体的分离,造成中国古代音乐研究理论和实践的相对独立。朱载堉“新法密率”的创制,既得益于古代学术和传统的积淀,又辩证地继承了既往乐、律研究...[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李保江(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 2022 级博士研究生) 李莉[摘要]清代官方金石图录典籍如《西清古鉴》《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等,以及私人著述如吴云编撰《两罍轩彝器图释》、端方辑录《陶斋吉金录》、李光庭辑录《吉金志存》等,收录有一定的铜鼓图像和文字史料。图像的整体形...[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刘铁(博士,鞍山师范学院“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教授)[摘要]清宫寿戏《兰殿呈祥》实由《升平雅奏》改编而来,其间还一度改名《尧天雅奏》。剧本至迟不晚于嘉庆时期出现,而后通过部分曲目的增减、曲辞和道白的调整,完成了从《升平雅奏》到《兰殿呈祥》的首次变身。道光后,剧本保...[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孙红瑀(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摘要]学界一般视《药会图》《药性巧合记》为早期梆子腔的重要剧本,但据乾隆三十五年(1770 年)某堂刻本《药性巧合记》、道光十年(1830 年)抄本《药会图》,乾隆时并没有《药性巧合记》一剧,所谓乾隆三十五年本《药性巧合记》是后人伪作。该剧的渊源...[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9-03
-
作者:万新华(江苏省美术馆研究馆员)[摘要]《卢见曾晚年半身像》是一幅白描小影,莽莽古朴,为佚名画家所作,现于卢见曾逝世之后。卢见曾三子卢谟受赠后游历之际邀请其父生前文友题赞。面对卢见曾晚年“鹤貌苍颜”“雪霜姿”小像,众人联系像主生前身后为政治艺,引发无限感叹。题咏诉说卢见曾的理政为...[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6-19
-
作者:杨东谕(博士,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摘要]《浮玉山居图》至今仍留有若干悬而未解的问题,学界主流对《浮玉山居图》的画面内容与题跋的解读有误。考证“方天瑞”及方干晚年隐居处所得结论为:《浮玉山居图》是钱选主动创作的,而非为方天瑞定制的斋号图,其创作内容很可能来自方干的隐逸...[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6-19
-
作者:葛华灵(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讲师)[摘要]《洪崖山房图》与王绂《湖山书屋图》在图式上具有关联,翰林官员所作同题诗文以“图诗卷”的形式表达明代官员的乡邑之思与颂世之音。明代早期政治文化语境中,官员定制思乡山水图体现了“忠孝一体”观念。“豫章十景”是胡俨作为中央文官精英对...[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