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韦韬(南京艺术学院美术与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 云冈第 13 窟窟顶图像由依附于主尊身光上方的弧状纹样带与两条交缠的龙组成。窟顶依附于主尊身光上缘的弧状纹样带,最早可追溯至犍陀罗、秣菟罗地区佛教造像中尊像身后的树木,被称为 “华盖式圣树”。此窟窟顶纹样带内部忍冬枝藤所...[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田川流(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特聘教授);付亚康[摘要] 艺术思维与科技思维的交融能促使人们改变传统的艺术创造过程、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科技思维能丰富和拓展艺术管理思维,科技思维的融入将会提升艺术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推进管理效能的增长。艺术管理者需要充分尊重艺术和审美创...[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迪特·莫施(苏黎世艺术大学批判理论研究所教授);译者:孟凡君(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高晓芳[摘要] 创造力是人类思维形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以直觉、想象力、反思性为先决条件,同时需要判断力的参与。创造力使数学和算法思维成为可能,它本身却不能被数学化或算法化。创造...[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赵英键(博士,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讲师)[摘要] 数字公共艺术的商业化应用是艺术领域的一种客观现象。数字公共艺术形式语言的强化和公共内涵的缺失并不矛盾。无论是数字形态的公共艺术还是数字公共艺术本身,其形式和理念依然来源于传统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数字公共艺术的公...[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李波(博士,井冈山大学庐陵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摘要] 季札在“观乐”过程中围绕音声、歌词内容及其政治含义发表的评论足以说明“季札观乐”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批评经典的文本属性。而以政治德行为批评依据,重视音声特点,推崇宏大之声、中和之美则是其音乐批评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与孔子、...[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王丁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岳麓书院秦简》释读工作的展开为研究探讨秦音乐机构“左乐”提供了可靠依据。综合“左乐雍钟”和“左乐寺瑟”两枚秦职官封泥,可推断“左乐”所辖职官专司对乐器进行维护与调节,“左乐”应是带有辅助性质的音乐机构。早期出土但用途不...[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宋蓓(博士,哈尔滨音乐学院艺术学系教授);石鑫 [摘要] 视觉障碍者的音乐听觉优势是音乐心理学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视觉障碍者音乐感知的优势表现及其生成机制开展研究,对于神经康复医学和特殊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感觉补偿”机制,视觉障碍者的视觉皮层与听觉...[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杨 亮(博士,山东艺术学院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摘要] 弗利尔美术馆藏《莲社图》中李冲元、李东阳、高士奇等人题跋部分与上海博物馆所藏无款《莲社图》原为一体。因为裁切造成上海博物馆藏《莲社图》失去重要的题跋信息,成为佚名的无款本。弗利尔本画卷部分是明代画家尤求之绘本。[...[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翁毓衔(博士,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后)[摘要]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人水墨《百花图》卷,因画面本幅无款且鉴藏信息有限等因素留下许多疑点。如此图作者归属、卷末部分是否存在割移散佚情况等问题未有定论。以《百花图》卷卷首墨梅画法为切入点,梳理宋元从墨梅一派到水墨花卉的史料与图像,...[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29
-
作者:肖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晚明初期,精英文人逐渐掌握审美风格的诠释权,符合他们审美趣味的吴派(前中期)和松江派山水画几乎成为晚明至清代的主流。大部分研究者以这些作品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得出浙派与吴派后期绘画衰落的结论。然而,若将研究视角转向艺术风格与艺术市...[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