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月秋(博士,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省影视与戏剧研究中心讲师)[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叙事总体上呈现为一种清新、唯美、浪漫的美学风格。其诗意想象与家园神话的生成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是对照城市经验而建构出来的想象物。怀旧与乡愁是乡村乌托邦建构的情感结构。自然...[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屈立丰1 (博士,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邹波2[摘要]《深海》在工业化电影生产和作者型创作个性的转换与平衡中,通过双重叙事结构、心理表现主义、彩色粒子水墨等形式创新,表现出两个面向:一是反映了青年亚文化主体对相对正义的现实世界的价值体认、选择与承担,表达了影片的现实...[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韩刚(博士,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摘要] 晚唐李绰《尚书故实》一书为记录“宾护尚书河东张公”谈话内容而成,从书中绝大多数书、画, 以及雕塑等艺术内容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法书要录》相一致等方面来看,此“张公”当即张彦远。书中所载“张公”字宾护(或护宾),任卢钧幕僚、潞州从...[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姚莉芳(博士,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摘要] 在士人旅行风尚和以朱子理学为宗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明清时期出现了大量武夷九曲题材画作,不少知名画家也参与其中。这些武夷九曲题材画作的山水图像有着近似的图式和布局,多源自对武夷志书和相关山水版画的借鉴,通过对其中的山水图像进行...[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张玲(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穰梨馆过眼录》对于中国古书画的鉴定、考证、作品研究及文献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该书通过梳理藏品的源流去向,记录了晚清书画藏品的知识语境及递藏过程,也为研究此期湖州地区文人书画圈的交游情况提供了翔实可靠的资料。此书与清代...[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袁博昊(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人镜画报》是一份以营利和传播艺术为辅、以启迪民众和推动政治与社会改革为主的清末报刊。该报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让民众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社会改良的急切以及西方博物学和我国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传播画报图像,体现新学的本...[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冯嘉安(博士,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摘要] 今广州市艺术博物院藏《容祖椿画扇册页》为容庚旧藏,全套收录容祖椿画花鸟百余种,后有容庚、启功、孙海波、秦仲文、商衍鎏等人题跋。一方面,此册页为岭南画家容祖椿晚年人生境遇的写照, 折射出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以后偏向传统的画家在...[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黄光良(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摘要] 桂林山水图式语言和图像精神的形成,不仅与独特的喀斯特地景结构有关,而且与人类在此活动形成的场所精神有关。从历史发展来看,桂林山水的场所精神与图式演进包含奇山秀水与文人画图式、抗战热土与时代精神图式、诗意家园与民族风格图式等几个...[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宋亦箫(博士,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宋博文 [摘要] 牙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流行于东亚大陆的玉石礼器,它以农具铲、耜为原型,是祭祀雷神以祈雨的祭器。周代衍生出“起军旅”“治兵守”“玉节之符”等军事功能。牙璋得名之“章”,上部为“辛”,是雷神的锤斧之象征,下...[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樊雪崧(博士,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摘要] 敦煌莫高窟第 254 窟主室北壁东起第一幅故事画,《敦煌石窟内容总录》判断为“难陀出家因缘变”,然其缺少与难陀因缘故事直接相关的画面,学界对此图主题尚存争议。第 254 窟此图应是在“梵天劝请”图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帝释窟说法图...[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