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过刊浏览

过刊浏览

  • 作者:杨帆1 (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 张乂2 [摘要]黄庭坚创作《苦笋赋》的时间,在北宋元符二年(1099年)初夏。因知笋而吃笋,因思笋而乞笋,因悟笋而写笋,这是黄庭坚创作《苦笋赋》的缘由。而黄庭坚的门生廖铎、宗亲黄斌老,是促成其创作《苦笋赋》的两个重要...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赵星垣(博士,广西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副教授)[摘要]20世纪以来,围绕王原祁“龙脉说”的研究大致在五种路向中进行,也产生了一些争议。回到画论系统中进行实证研究,其实“龙脉说”是在“经营位置”问题域中形成的,在王原祁画论中具有统摄形式和实现气韵的中心地位。伴随着对“造化”“心...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李清泉1 (博士,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杨文萱2[摘要]晚唐至宋描绘菩萨引导亡者前往净土的敦煌引路菩萨像,其图式不同于既往的来迎图,更强调“引路”的目的。这种转变与晚唐时期十王信仰的兴盛所引发的地狱观念具象化趋势密切相关。以观音作为引路菩萨受密教观音信...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焦  琳(博士,鲁迅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摘要] 帝后礼佛图为佛教供养人像中特殊的一种,其表现形式为中心人物头戴冕冠或宝冠,周边侍者环绕在其周围或紧随其后,人物均呈出行状态。北魏时期出现的帝后礼佛图,以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及巩义石窟第1窟中为主。宾阳中洞选择复杂的主从样式,是...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孔叙仁(博士,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摘要]新金陵画派是当代中国山水画成就的突出代表,新金陵画派的特点为:一是“心存魏阙”不存小我,二是笔墨随时代而新,三是创作与理论互动的学术研究有深度。其所体现的“金陵创造性”并非该画派独有。金陵一地文化历史的深厚积累...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赵新彤1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博士研究生) 林少雄2[摘要]数字媒介缔造了人与展品、空间之间新的媒介关系。虚拟博物馆作为新的艺术展示形态,带来了感知方式、审美机制和审美效果的转变。一是借助数字技术对审美感官比例的重组,二是借助拟真技术创造全感官沉浸的虚拟漫游体验,消弭了审...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余冠臻(博士,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副教授)[摘要] 标志由图腾演变而来,蕴含在图腾中的象征意义存续于标志的寓意当中。标志的象征性源自历史文化的传承,也体现着人们认知世界的情感。良好的标志设计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也是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和企业软实力的...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梁继林(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授)[摘要]南音独特的工乂谱记谱体系,只记录南音显性的骨干音和琵琶演奏法,而隐藏着丰富多元的唱腔旋律和其他乐器的演奏旋律。南音演唱、演奏者在工乂谱基础上,通过有规则的程式性和把握内在规律基础上的即兴性做韵融合,形成各自的唱奏旋律。做韵后的唱奏...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高  众(博士,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讲师)[摘要] 汉画盘鼓舞应于西汉中晚期的长安与故市一带萌发,而后在东汉早期的并州上郡一带与兖州、青州、徐州地区缓慢扩散,进而在东汉中晚期的荆州南阳郡一带、益州蜀郡一带,以至全国各州郡迅速发展盛行,并在宫廷女乐与民间百戏的相互交融中,衍...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 作者:王作剩(博士,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摘要]建构既具有中国性与民族性,又能为世界所接受的中国电影学派,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以中国为主体,兼具中外融通,以传统为基石,重视古今传承,以实践为中心,追求理论与实践互动。作为中国电影传统、民族性标识和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审美...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4-12-30
首页 3 4 5 6 7 8 9 10 11 尾页 共442条信息/共45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