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康琳(博士,集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摘要] 香雪庄主人陈之初是20世纪新加坡华人藏家,收藏了大量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曾在东南亚声名远扬。这些旧藏如今不同程度地分布于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地区的公、私立博物馆,其中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所藏质量最精。相关藏品呈现出对海派一脉的...[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戴晓云(博士,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刘杰[摘要] 诸葛亮信仰始于民间私祭,蜀后主修建武侯祠,标志着诸葛亮信仰从民间进入官方祭祀。诸葛亮从儒家忠臣到白族土本主甚至进入道教雷坛的演进历程,体现了诸葛亮信仰在官方与民间的双向互动过程。武侯祠、诸葛本主庙、...[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刘 麒(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摘要] 人工智能的特性为新时代美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将人工智能从美育的“外生性变量”转变为 “内生性变量”,可以更好地实现美育的培养目标从技能型向创新型转变。人工智能对美育创新的赋能,包含三个方面:从“艺术工具”向“人机共创”...[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赵成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摘要] 肥胖者图像是西方艺术史中常见的主题,肥胖象征着身份、财富和地位,同时又隐喻着贪婪、罪行和疾病。肥胖者既有外衣的掩盖,也有裸体的再现。在艺术史、宗教学、政治学、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域中,西方文化中的肥胖者图像反映了时代变迁下的不同象...[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陈奕颖(广西大学科研院学报编辑部编辑、讲师)[摘要] 在犹太教传说中,莉莉丝是亚当的第一任配偶,上帝创造的第一个女人。一方面,其名字和形象在圣经中难以寻觅;另一方面,其名字在艺术史上并不鲜见,不同时期的文艺作品结合当时关于女性的书写潮流,呈现出不同的莉莉丝形象。这个形象经历...[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徐丹丹(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摘要] 当下中国,在学术研究层面,美术馆多被等同于艺术博物馆,但在实践层面,美术馆的面貌却并不统一,许多机构并无健全的收藏机制和固定陈列,更类似于展览馆。这种学术与实践分离的状态,与中国社会“美术馆”概念的生成密切相关。 20世纪上半...[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刘永福(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摘要]“调高”与“调式”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术语,决定了“旋宫”与“转调”是两个概念。旋宫指调高的变换,即不同宫系统的转换;转调指调式的变换,即同宫系统的转换。“旋宫转调”是“一个概念”之说,并非古代文献之本义,其语言逻辑缺失,...[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张 晨(博士,沈阳音乐学院副教授)[摘要] 马勒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隐藏在交响曲充满二元对立和哲思的体裁特征之下。“用交响曲创造一个世界”是马勒的创作理念,他以《第二交响曲》展现出交响曲具有包容性的多元复杂的形态。作曲家通过由关联性音调、引导性动机实现的多维想象,以及对死亡的思...[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谈 欣(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梁江歌[摘要]明清俗曲在其传衍过程中,对我国诸多地域民间音乐样式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甚至影响了我国近现代传统音乐的发展格局。明清俗曲文化的传衍过程存在双文化中心现象,即京津文化中心和苏鲁文化中心,并通过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两种扩散方式...[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
-
作者:孙红瑀(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讲师)[摘要]《赛琵琶》是梆子腔艺人在《百家公案》基础上,糅合《琵琶记》而成,剧中一改《百家公案》中陈世美贪图富贵为忘义、负心的双线结构。此剧流传至扬州后,逐渐演化为二簧腔,被焦循《花部农谭》著录。此剧流传至甘肃被改编为《铡美案》。此剧在京师地...[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