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程国栋(博士后,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摘要】江注和江洪度两人的黄山版画图,构图、技法取自渐江黄山写生山水册,但江氏之笔更忠实于渐江原作,而汪氏的墨线更具个人特点。雪庄绘制的《黄山志续集》山图在黄山题材版画中综合价值最高。这三套作品既是黄山云峦信使珍贵的一...[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刘洪健(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 19 世纪末,大量地下文献相继出土,罗振玉、王国维整理的《流沙坠简》,将千余年前的章草墨迹呈现于世,章草得到民国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推广。高二适的《新定 及考证》一书,对松江本《急就章》的草形演变及章正对应进行了详尽整...[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葛佳平(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 摘要] 18、19 世纪罗马博物馆夜游活动是欧洲壮游热潮中壮游者们热衷的项目,众多游记文献皆有记载。它既体现了文艺复兴以来艺术专业训练和雕塑鉴赏的视觉理念,又体现了 18 世纪晚期博物馆雕塑展陈观念的变化。它对幻真性的追求更是反映...[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李修建(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研究员)1 孙晓霞2 刘桂荣3 秦兴华4 [ 摘要] 2021 年度,艺术学界在总结百年现代中国艺术理论特性、推进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完善学科架构、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及扩展跨学科研究的理论维度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创新...[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卢文超(博士,东南大学 艺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摘要】 艺术体制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艺术风格的变迁,还是雅俗趣味的生成, 抑或艺术地位的变化,都离不开体制因素的支撑。哈里森·怀特对法国印象派崛起的研究,戴安娜·克兰对纽约先锋派转型的研究,保罗·迪马乔对美...[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郭元兵(博士研究生,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助理研究员)[ 摘 要 ] 泰国传统民族艺术样态丰富,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承模式。研究泰国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机制,不仅可以追溯泰国传统民族艺术的文化渊源,还可以了解泰民族的文化基因,为我国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提...[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平 锋 (博士,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谭 文 [ 摘要] 在现代化语境下,作为一种酬神祭祖的地方戏曲,广昌孟戏的传承现状与困境体现了一种具有普遍性的仪式化悖论。一年一度的孟戏表演,在广昌甘竹人代代相承的反复操演中,已化为当地民众的集体记忆,维系着以宗族情感为基础的...[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张占敏(博士,广西艺术学院 舞蹈学院工程师) [ 摘要 ] 京族哈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族人全体参与的以敬圣神、庆丰收、求平安、弘扬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活动。哈节的活动空间哈亭因表演内容、功能和性别差异,形成男性祭祀、女性娱神两种表演场域。男性负责祭神,女性负责...[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蒋 笛(长沙学院 音乐学院副教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摘要] 口述史的价值之一在于弥补现存文献记录的不足。现有文献资料均记载湖南地区弹词脱胎于渔鼓道情,却没有提及这项文化变迁发生的具体背景和原因。民间艺人的口述文本基本可以证实文献...[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
-
作 者:刘 硕(女,博士,扬州大学音乐学院讲师)【摘要】中国古代的大酺活动由来已久。是皇家宴饮、欢聚、娱乐的仪式。唐代的玄宗朝、高宗超、武则天时期,大酺之风尤甚。大酺的举办缘由种类多样、形式丰富,是歌、舞、乐、食、酒、娱乐、杂技混合的大型宫廷宴飨活动。大酺的主要作用在于体现...[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