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过刊浏览

过刊浏览

  • 作者:王  岩(博士,国家图书馆典藏阅览部副研究馆员)[摘要] 花雅之争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适用于清代内府戏曲演出的实际情形。这一理论模型无法全面概括清代戏曲史中纷繁复杂的腔调竞演与融合现象,更无法在宫廷与民间、城市与乡村、北方与南方等不同场域同样适用。花雅之争理论与清代内府...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5-27
  • 作者:张  彬(博士,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 [摘要] 宋杂剧的表演形式以滑稽调笑为主,表演时一般有末泥色、引戏色、副末色、副净色和装孤色等五个脚色。宋杂剧脚色服饰在中国戏剧服饰史上具有独特的面貌和重要性。其表演服饰穿戴具有符合自身行当的特征,每种脚色服饰穿戴也大...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5-27
  • 作者:郑  格(博士,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副教授)[摘要] 郑军里以宁静的心态立足传统,将绘画的造型规律及点、线、面技法,特别是国画独有的线性造型,融入书法,形成一种既有传统书法章法、墨润,又具绘画张力的造型效果。他的作品用笔苍劲而不失秀雅清幽,大气而不显狂野,呈现...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5-27
  • 作者:武洪滨(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摘要] 艺术现象对政治的回应与实践是艺术史上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20 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发生的两次“革新国画”思潮与当时的政治诉求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果说美术革命倡导的新国画实践是社会改良思潮的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新...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7
  • 作者:黄  燕(博士,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摘要] 古希腊神话体系中存在一些混合型半神形象,体现了早期人类的人格化造物心理定向。作为各种观念拼合的产物,半兽半人的人物形象在视觉化再现过程中也不断发生“变形”,其寓意性和象征性都出现了更迭与衍化。其中,早期有着人类体态特征的驴...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7
  • 作者:徐振杰(博士,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摘要] 明末清初主要通过传教士传来的西方科技插图,带有当时西方制图术中“奇趣”品味与科学性、实用性并存的特征,同时体现了宗教、艺术和科学的复杂关系。在当时中西科技水平及制图、出版业发展状况有一定相似性的背景下,受文化因素及时局影响...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7
  • 作者:陈  艳(博士,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摘要] 项圣谟的山水画中常有一个策杖的文士,或踽踽独行,或与人谈笑。策杖行吟的形象是项圣谟所理解的人生羁旅,是他吟游生活的写照。策杖行吟这个古代文人的精神符号在吴门画家沈周、文征明的作品中沉淀为一种图式,微妙地反映了不同时代...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7
  • 作者:刘小楠(广西艺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讲师,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019 级博士研究生)[摘要] 越南西原锣钲以其特有的空间性、族群性表征着西原人的历史记忆和民间信仰,浸润着西原人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具有深刻的文化意涵。以现代性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全球化对世界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发展产...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7
  • 作者:刘 骎(博士,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摘要] 自元以降,以山西地区为中心的水陆画中的龙王形象主要有两类。一类为头戴梁冠、手持笏板的王侯高官形象。这类龙王形象还可以细分为朝元和献宝两种模式。另一类为武士形象,多出现在水陆画守斋护戒龙王图像中,图像内容受到佛教龙王护法故事...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7
  • 作者:韦俊平(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黄建福[摘要]“广西故事”题材美术作品的叙事内容包括广西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广西的人文故事,新时代广西的英雄事迹,广西的山水风光、风土人情等。优化美术作品叙述广西故事的能力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拓展广西故事题材美术作品的类型和风格,增...
    [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2-01-17
首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尾页 共408条信息/共41页 转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