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文朴(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袁柳蝶(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教育科学学院)[摘要]瑶族没有本民族文字,族群的历史事件与文化信仰主要依靠族内口述记忆及仪式传承。由于瑶族自古与中原汉族联系密切,汉文古籍中很早就记载了瑶族先民的活动景象,其中的典型就是关...[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9-14
-
作者:段运冬(博士,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摘要]在影像外形与客观实在相似的基础上,打破影像与客体的直接关联,通过凝练、替代、移置三种方式,电影将原真性与语义学结合起来,在人类自身心理与视觉表达的切合度上,实现了新的语义学的表意功能。凝练、替代、移置之电影隐喻机制的提...[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9-14
-
作者:宋向阳(博士,南京传媒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 周靖波(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摘要]话剧《荒原与人》属典型的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之间形成戏剧张力。该剧还运用了多重聚焦、视角越界、套层叙述等多种叙述策略,是当代戏剧最为复杂微妙的叙事...[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9-14
-
作者:杨雪团(广西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 杨成(广西艺术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摘要]广西电影经过多年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电影人和电影作品,然而在新时期广西电影的影响力却日渐式微。在新时期,提升广西电影影响力的最重要策略应该是弱传播,即在电影文本上选...[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9-14
-
作者:祝 帅(北京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摘要:20 世纪书法批评的逻辑起点应属刘师培《书法分方圆二派考》。而在某种意义上,梁启超的《书法指导》更应该被看作一篇自觉的书法批评,是 20 世纪书法批评的真正起点。在梁启超的基础上,张荫麟的《中国书艺批评学序言》结合西方美学理论将书法...[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王雪峰(中国美术馆 藏品征集部)摘要: 中国美术馆藏三件早期油画肖像作品《仕女肖像(蓝衣)》《仕女肖像(橙衣)》《清装老妇人像》, 其中《仕女肖像(蓝衣)》的母本是香港艺术馆藏《贵妇像》,它和《仕女肖像(橙衣)》都是按照清末美人标准绘制的美人画的范本。《清装老妇人像》所...[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冯 晔(北京大学 艺术学院)摘要:拉斐尔前派作为 19 世纪中叶英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以其鲜明而富有创新性的艺术风格展现出别具一格的面貌。拉斐尔前派对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艺术风格的推崇与技法的运用,以及作品中流露出的历史意识,可视为一种现代思想。拉斐尔前派艺术中的“原...[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胡春涛(广西艺术学院 造型艺术学院)摘要:桂林摩崖造像与唐代两京地区佛教造像保持了密切的联系。从风格来源与传播途径来看,桂林摩崖造像中以菩提瑞像为本的同茎莲座佛像属于印度萨尔纳特风格,其风格直接与唐代两京地区有密切关系,而非通常所称的通过南海道传播而来。发源于印度的风格...[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王毓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摘要:每一个巴丹吉林沙漠岩画都用形式的安排来表示一部分意义。图素、黏附形式、图形、图画是视觉图像语言里的四级形式单位。各级形式单位内部或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规则,主要包括组合、整体、选择、次序、派生、转换,以及由此形成的相应...[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4-30
-
作者:朱 橙(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设计研究院)摘要:迈克尔·弗雷德 1967 年发表的《艺术与物性》作为“潜台词”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理论认知产生着持续而重要的影响,W.J.T. 米切尔、罗莎琳·克劳斯和哈尔·福斯特等人在发展和完善他们的艺术理论体系,尤其是在如何...[过刊浏览] 发表时间:2021-04-30